目光穿过波光潋滟、缓缓流淌的西太湖向东望去,一片巨大的现代化工业建筑群映入眼帘,这是常州市遐迩闻名的企业——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在湖水的伴奏下,恒立公司里演绎着很多故事:
比如一群年轻人如何不畏艰苦,努力提升自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而拼搏奋斗;比如一个企业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大力引进人才,从“大型工厂”到“高端智能”的嬗变;比如一所高职院校如何和企业开展紧密的校企合作,实现师生“育养匠心、幸福人生”的共同愿景……
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是关于其中的一个男主角——马艳东,现任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常州铸造分公司铸造二部经理兼总经理助理,他带着一支校友团队,将玩转八个亿的国际先进铸造设备。
马艳东很忙,呼叫他的铃声不断
一、选择与大哥一样的专业
马艳东,男,1987年出生在徐州邳州市戴圩镇杜家村。高大结实、面貌淳朴的他,名字里却带个“艳”字。他向我们解释是小时候上户口时把名字报错了,本该是个“雁”字。
雁,又称鸿。在《声律启蒙》中说“来鸿对去燕”。雁在古人眼中是一种神奇又神圣的动物,具五种美德:仁、义、礼、智、信。马雁东,父母是希望他宛如大雁一般展翅高飞,也希望他兼具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
鸿雁东南飞,终究,这只满怀理想和抱负的大雁越过蜿蜒的长江,一路向东朝南,来到江南的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专业进行学习深造。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专业主要的就业方向是铸造,即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
“据我所知,铸造行业是很辛苦的,你当时选择这个专业时知道吗?”随行采访的倪筱荣老师刚参加工作时曾接触过这个行业,他回忆起多年前传统的翻砂铸造工艺,眼前便浮现起一个个灰头土脸的身影、火光四溅的高温环境以及吸入灰尘的肺止不住迸发的咳嗽。
“知道的,苦倒是不怕,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个专业找工作比较容易!”马艳东道出了心中的实话,年少时家庭条件的拮据就赋予他一种超乎同龄人的成熟与担当。
家中有兄弟三个,马艳东排行老三。父母亲辛苦拉扯三个儿子长大,几个儿子倒也争气,大儿子是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学习材料成型专业;二儿子学了门手艺,有一技傍身;马艳东看着比自己大七岁的大哥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也跟随大哥选择相同专业,盼望着早日赚钱养家。当然,现在的铸造车间已非倪老师当年所见的脏兮兮、黑乎乎的模样,连专业名称都改成了“材料成型”。
如果说一开始选择专业是对现实处境的无奈,真正接触铸造行业后马艳东对它的热爱则一发不可收拾。2008年他只身来到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获得各类表彰和奖学金。2011年进一步专接本学习深造,仅用一年时间就把两年课程读完,提前毕业。学校一位教师关于创业典型案例的论文中记录着些许他在校时的成长轨迹:“模具系2008成型331班学生马艳东,他家境贫寒,为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多次为其颁发奖助学金。2012年2月应聘江苏恒立高压油缸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总部设备管理员,不到两年的时间成为公司采购物流部主管。2014年4月,马艳东作为学校助学成才典型被上报省教育厅。”寒门学子自强不息终有成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在这里,“清理车间”并非动宾结构的词组
“他主动要求去清理车间!”好几位同事都跟我们说了同一句话,面带不解,亦面带钦佩。
清理车间?就因为铸造车间脏乱差马艳东看不下去了?其实在这里,“清理车间”并非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铸造行业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叫做“清理”,是指将铸件从铸型中取出,清除掉本体以外的多余部分,包括附着在铸件内外的砂粉,并打磨精整铸件内外表面的过程。这道工序对从业人员的首要要求是“不怕吃苦”。
说到“不怕吃苦”这四个字,既是马艳东进入恒立的敲门砖,也是他事业发展的垫脚石。2012年的春节刚过完,马艳东就开始了他的求职之路。他优先选择恒立集团应聘,当时看中企业待遇比较好,也是自己一直向往的铸造龙头企业,他需要以最快的方式去贴补家用。那是个北风呼啸的冬日上午,来恒立应聘的毕业生把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的,终于轮到马艳东面试,恰巧碰上企业副董事长来现场观摩,领导发问:“你有什么优点?”马艳东的回答让在座领导们印象深刻——“不怕吃苦!”他被录用了。此后,一年365天在岗工作362天,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仅用一年时间他就向大伙证明了自己所言不虚。
渐渐地,他在设备部做管理员开始崭露头角,若顺着当前轨迹继续前行,前途必会无量。这时,他却一意孤行,多次主动向领导请缨要求到铸造清理车间任职。转岗至铸造车间,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且工作任务将更为艰巨。马艳东仿佛一头倔强的初生牛犊,任人劝说都不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领导在办公室,他去说要转岗;领导在食堂,他去说要转岗;领导在车间,他去说要转岗……领导耐不住他百般“骚扰”,终于松口。就这样,马艳东如愿去了铸造部,一干就是两年。对于这段在旁人看来摸不着头脑的选择,马艳东说他只是想更贴近铸造的一线,铸造是他的初心所在。
到清理车间参观,来人无不为经过清理加工后呈现出的铸件啧啧称赞,一件件精细得如同艺术品。做这工作要求极高,不仅要不怕苦不怕脏,身体素质好,还要有十足的耐心。铸件清理过程分成外部清理和内部清理,经过外部打磨清理后,真正的考验还在内部清理——内窥检查,需用专业的超声波仪器探查内部的一个个孔洞和流道,检查清理一件至少十几分钟。马艳东经常亲自指导工人操作,还主动参与铸件设计,因为他“不怕吃苦”。
铸造厂内的浇注机
三、黄老师谈马艳东,眼睛会发光
黄之德是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专业的专任教师、首席专家,2006年从德国深造回国教书育人至今,马艳东是他2008级的学生。我们采访期间,黄老师正在恒立集团的车间指导学生实训。
作为铸造行业实践派专家,黄老师学识渊博、侃侃而谈,他带我们在恒立铸造车间里参观,这里有金属熔化的味道,电光火石闪烁。黄老师头戴安全帽,乐在其中,一副活力四射的模样,一路上对我们说的最多的话是:“瞧,那个是我的学生……,是主管,这个也是我的学生……,也是主管。”
我们很疑惑:究竟有多少常州工业学院的学生成了这里的主管?
“在恒立,至少70%的主管是我们的毕业生,大多数是马艳东一手带出来的。马上要投入使用的二期新厂里,只有一个主管不是咱们学校的,其他都是。”黄老师一脸难掩的自豪,向我们一一细数:
刘亚东,常州工业学院10成型331班毕业生,现任熔炼车间主管;
陆振,常州工业学院10机电332班毕业生,现任造型车间主管;
钟金龙,常州工业学院08成型331班毕业生,现任后处理车间主管;
……
黄老师谈起马艳东等一批学生,眼睛会发光,每到一处,都要拉着岗位上的毕业生让我们给他们照相。
担任专业课的黄之德老师介绍起在铸造车间的这批学生,一脸自豪
四、他要玩转八个亿的铸造设备
正在安装的铸造二期工程
马艳东是恒立液压企业里升职速度最快的员工。从2012年入职恒立至今,他只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就做到了铸造二部经理兼总经理助理的职位,还接手管理整个铸造二期工厂。铸造二期工厂引进的是德国最先进的设备,价值8个亿。
第一次采访他是六月的一个午后,我们跟着他走了一遭恒立铸造二期新厂房。马艳东扬着一张热汗涔涔的脸,满怀兴奋地向我们介绍每一样设备的用处,向我们述说从一期的“大型工厂”发展到二期的“高端智能”过程中的所有故事。
当前,恒立液压正在全力打造智能工厂,在铸造分公司内,投资8个亿的年产5.5万吨高精密液压铸件智能工厂二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明年5月建成投运后,将形成从自动加料、自动铸件打磨再到自动运输为一体的智能工厂体系,设备陆续从国外进来,已全部安装调试好,正式投运后产能在一期工厂基础上将增加一倍,生产技术突飞猛进。
离开时,我们碰巧遇到马艳东的领导杨总开车外出,听闻我们是母校来采访的老师,他对我们感谢不已:“常州工业学院培养出一批像马艳东一样优秀的学生,才有了恒立如今人才济济的局面。马艳东各方面能力都强,作为学长,能够负责任地把学弟、同学都带动起来,团队管理得相当不错!”
加了马艳东的微信,打开他的朋友圈,一股子干事创业的浩气迎面扑来:
“为了祖国的强大、民族工业的复兴,继续赶机。”配图是装满方便面、煎饼、胃药的行李箱和飞往德国的机票。
“他们有一双双稚嫩的眼睛,离开校园、怀揣着梦想走上工作岗位。同学们,踏实从基层岗位做起,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加油吧!”配图是今年四十多个新入职恒立的常州工业学院毕业生拎着行李入住员工寝室。
再往前翻,4月26日,他发了条状态:“11:28母女平安!老婆辛苦了!”字里行间满是迎接新生小女儿的喜悦;紧接着下一条状态,4月30日,他写道:“初见雏形!”图片是二期新厂欣欣向荣、蓄势待发之景,如同是他另一个新生儿般即将呱呱坠地。一面是作为父亲的真实柔情,一面是作为青年创业者的壮志豪情,我们忍不住猜想,马艳东站在这天平的两端,会更倾向哪一端?
五、每当他在家头疼胃疼,妻子就催他赶快去工厂
我们采访了马艳东的妻子,话语间她与马艳东那种“同甘共苦、相互扶持”的伉俪深情,溢于言表:
“他是个有担当、靠得住的人,是个完美主义者。”
“和他在一起后,感受到很多正能量,每天都很幸福。”
“感觉他的成长史,写一本励志小说都没问题。”
“我不想听他的过去,因为我会忍不住心疼流泪。”
说起他们的相识,那不得不回首一段马家人异常艰难的时光。那时,马艳东的妻子刚从大学毕业,到湖北一家医院参加工作实习,工作内容之一是照顾一位重度烧伤的患者。本是作为医护人员寻常不过的工作,有一点却引起了她的注意:常常有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来照顾这位病人,一来病房就闷声做事,比医院里的金牌护工还耐心细致。几次接触下来,她知道了小伙子叫马艳东,跟自己一样来自徐州,是患者的亲弟弟。家境贫寒,好不容易家里兄弟几个长大成人,大儿子却意外烧伤,一度病危。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老母亲几近崩溃。当时,作为弟弟的马艳东远在常州读大学,他一声不吭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人的成长,往往与苦难相随,像地理板块碰撞、挤压那样,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冷静思考。马艳东就是在这种折磨和思考中寻求新生的。妻子说那段时间是最令她印象深刻的,看着马艳东江苏、湖北两头奔波,看着他忙碌学业的同时又要照料哥哥,看着他在医院出的一次次病危通知单上签字,看着他在是否带哥哥去上海求医的艰难抉择中徘徊,当时这个小伙子身上超乎常人的责任感深深打动了她,她默默对自己说:“以后找对象就要找马艳东这样的男人”。
后来,他们走到了一起,组建了家庭,生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再次点开马艳东的微信朋友圈,试图找寻这个幸福家庭的“蛛丝马迹”,一条状态落入眼帘:
“成功的背后总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在此我特别介绍我新工厂熔炼主管:仅给两天的婚假,草草办个婚礼就踏上工作岗位。虽然家在常州,新婚燕尔却聚少离多,当得知公司决定给他放3天假期时,一个七尺男儿潸然泪下。这是我们永久的事业,对家人的亏欠,是一辈子弥补不了的。这一年新厂的建设离不开公司领导的支持,即将承担中国制造2025项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配图是穿着工作服站在设备前喜笑颜开的同事们以及自己两个女儿的照片。
显然,天平的两端,马艳东的选择一目了然。于此,妻子不是没有抱怨,她原是常州一家医院的麻醉师,三年前,为了照顾两个孩子,她放弃了工作辞职回家,“他工作很忙,几乎每晚回家都要八九点钟,我有时候带孩子累了忍不住对他抱怨几句,他从来不生气发火,下班回家就帮忙照顾老大。”
妻子还提到丈夫的一个怪癖,每当马艳东头疼、胃疼的老毛病犯了,她不是让他去医院,而是催他赶紧去公司:“他去车间看一看转一转,投入工作后,什么头疼脑热立马消失。”
采访结束时,我们向马艳东索要一张全家福照片,他露出了为难的表情,我们不便多问。隔了几天,他发来一张他们一家四口的照片,说是刚拍的,平时忙于工作,这张照片是一家人第一次集体上照。照片里,妻子抱着穿一袭花裙的大女儿言笑晏晏,马艳东搂着熟睡的二女儿稳立在旁。
我把这张照片打印出来仔细夹在厚厚的采访记录本里,开始琢磨以什么样的文字来抒写他的故事才配得上这照片里时光含笑、岁月凝香的光景。
所属二级学院:机械工程与技术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班级:08成型331
班主任:徐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