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理想汽车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出一条产教深度融合、复合型育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输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校通过校企“三进三同”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产业需求与教育体系协同联动的育人生态,成效显著。
聚焦复合型人才:岗课赛证融通,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并重
学校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理想汽车直营售后与服务技能”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通过“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教学内容紧扣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融入技能大赛标准和上岗证要求,校企联合开发项目化课程、教材,培育学生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检测、维修等环节的实战能力。学生在全国服务技能大赛、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首届理想班学员朱景武、第三届理想班学员汪子周更是在理想汽车全国服务技能大赛中分别斩获二等奖,彰显了“精操作、会创新”的复合型特质。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筑“三进三同”,打造人才培养闭环
学校与理想汽车推行“产业技术进校园、行业标准进专业、企业文化进课堂”,共建智能制造订单班、现场工程师班,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同标”,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规范“同步”,实训场景与企业生产流程“同境”。双方投入整车、智能设备等资源共建实训基地,打造“双导师”师资队伍(企业技师认证教师达12名),创新“线上+线下、课堂+岗位”混合教学模式。企业深度参与人才选拔、课程设计、质量考核全过程,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链条,订单班70余名学生通过考核后直通企业核心岗位。
强化思政育人:党建引领树匠心,企业文化铸匠魂
校企以“新能红盟”党组织结对共建为抓手,将思政教育嵌入专业教学。通过理想汽车“企业文化进课堂”、师生赴企业基地开展党建联学、订单班学员参与企业团建与职业素养训练等活动,厚植工匠精神。企业高管、技术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讲授职业价值观,以理想汽车“超越用户需求”的品牌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技术报国、产业兴邦”的理想。校党委书记席海涛表示:“党建引领下的校企协同育人,不仅夯实了学生的技能根基,更锻造了其扎根行业的使命感。”
成果与展望:助推区域经济,打造全国样板
目前,该校成为理想汽车全国示范培训基地,承担“扬帆计划”双师培训项目4期,培养教师174人;教学成果作为行业范例向全国推广,带动多地院校复制合作模式。常州市政协副主席祝正庆评价:“该模式为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人才支撑,是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典范。”
未来,双方将深化全产业链合作,拓展智能制造、智能网联等新兴领域人才培养,持续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