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安全课堂,分享书香故事,体验3D打印,制作手工饰品……6月28-30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蒲公英志愿团队”的志愿者们,走进镇江市丹徒区上党镇其一村,开展了一场主题为“‘益’路生花,情暖‘童’心”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聚焦乡村留守儿童的需求,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了知识、欢乐与温暖。
安全守护课堂:撑起暑期“保护伞”
志愿者们化身孩子们的“安全守护员”,带来一堂精心准备的“暑期安全必修课”。他们巧妙运用PPT和生动有趣的动漫视频《暑期安全小卫士》,将防溺水、交通安全等九大领域的安全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六不’原则一定要牢记: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志愿者队长王尧在课堂上强调,并积极调动气氛,引导孩子们专注倾听。团队成员邵远飞补充说:“我们希望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把这些重要的安全知识种在他们心里,为平安暑假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真知书屋分享:让书香浸润心田
依托学院“真知书屋”平台,志愿者们化身故事魔法师。他们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带领孩子们遨游在《莫泊桑短篇小说》《小王子》《哈利・波特》的奇幻世界。
“当小王子遇到狐狸,教会我们‘驯服’的意义,就是建立联系和责任。”志愿者路晓雅分享着他的阅读感悟,“这些故事就像一把钥匙,希望能为孩子们打开文学天地的大门,点燃他们心中对阅读的热爱。”书香故事在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会心的微笑中,悄然滋养着他们的童心。
科技科普体验:点燃探索未来的火种
“哇!这个东西真的能‘打印’出龙蛋吗?”孩子们围着3D打印机,发出阵阵惊叹。志愿者们带来了“激光雕刻与3D打印科普”活动,通过科普讲座、动画视频和现场设备演示,清晰展示了科技的神奇魅力。
志愿者毛尭一边强调操作安全,一边鼓励孩子们触摸成品:“别怕,轻轻摸一下,感受这科技的温度。安全操作下,科技离我们并不遥远!”看着孩子们好奇地观察、提问,志愿者李世腾欣慰地说:“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充分点燃了,这粒热爱科学的种子,或许就在此刻悄悄播下。”
手工创意工坊:串起自信与欢乐
在“串珠成趣,雅集共欢”的手工活动中,志愿者们耐心示范基础技法。“看,这样穿过去,再拉紧,一颗漂亮的小珠子就固定好了。”志愿者张俊涛手把手地指导着。孩子们自由选材、发挥想象,将五颜六色的珠子串成独特的手链、项链。
“姐姐,你看我做的这个好看吗?”一个小女孩举起自己完成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志愿者们在一旁细心指导,看着孩子们将零散的材料变成精美的饰品,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动手的过程就是收获喜悦的过程,看到他们完成作品时眼里的光,我们也特别有成就感。”志愿者朱倬冉感慨道。
资助政策宣讲:传递温暖与关怀
资助宣传大使王尧面向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开展了一场生动的资助政策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解读了国家及地方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并针对家长和孩子们关心的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问题进行耐心解答,确保政策普及无死角、答疑解惑有温度。
此外,还特别邀请了受资助的优秀学子通过视频和现场分享的方式讲述自身经历,他们以真实感人的成长故事,展现了国家资助政策如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顺利完成学业并实现人生理想。“原来我们国家还有这么好的资助政策,以后孩子上学不愁了。”孩子奶奶感慨道。
此次“‘益’路生花,情暖‘童’心”暑期关爱行动,是机械与交通学院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服务乡村教育的生动写照。“蒲公英志愿团队”的志愿者们将实用的安全知识、前沿的科技之光、馥郁的文化书香、精巧的手工技艺以及最真挚的关爱带到了其一村。
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乡村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内在潜能,更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梦想的种子,传递了社会的温暖与关怀。同时,活动也进一步锤炼了我院受资助学生们的奉献精神与服务能力,让青春在服务乡村、关爱留守儿童的实践中绽放出绚丽光彩,为助力乡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贡献了坚实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