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民族共识 共筑复兴梦想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为新生点亮思想灯塔

发布者:杜玉改发布时间:2025-10-16浏览次数:10

近日,一场主题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讲座在校园内顺利举办。讲座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蒋丽老师,面向机械交通学院全体新入学大学生系统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为新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民族团结第一课”,引发学生的广泛关注。

讲座开篇,蒋丽从历史维度切入,系统梳理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从古代“多元一体” 的民族交往格局,到近代以来各民族共同抵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抗争,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是维系民族情感、凝聚国家力量的精神纽带。蒋老师着重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四大核心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防范分裂风险提供思想保障;是精神力量之源,为应对时代挑战、推动社会进步注入精神动力;是民族团结之魂,促进各民族打破隔阂、增进认同,实现心灵契合;是民族工作之本,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明确方向和根本遵循。

在实践维度,讲座围绕“新时代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深入解读。蒋老师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非单一民族的独奏,而是各民族手挽手、肩并肩的合唱,需以三大战略任务为抓手推进落实强化理论引领与政策落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融入民族工作各环节,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实。应对复杂形势与夯实发展基础: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复杂紧张的形势,必须坚定“四个自信”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针对新入学大学生这一群体,讲座为新生提供了“从生活小事践行共同体意识”的具体路径,为新入学大学生提供了 民族团结指南”。蒋老师提出,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可以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尊重差异,增进理解:在宿舍生活、班级活动中,主动了解不同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避免文化误解,用包容心态搭建友谊桥梁;

二是主动参与,传递温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民族文化节、结对帮扶等,在实践中感受民族情谊,传递团结正能量;

勤学善思,提升认同:主动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华民族历史,在课堂讨论、社会实践中主动发声,用知识武装头脑,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做民族团结的坚定维护者。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为新入学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指导。现场同学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从身边小事做起,用青春行动守护民族团结,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年力量。

未来,学校还将持续开展系列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多样化形式推动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助力学子成长为有家国情怀、有民族担当的时代新人。

撰稿人: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