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机械与交通学院成功举办博士沙龙活动。本次沙龙特邀校产业教授、企业高级工程师焦长平莅临主讲,以《走出去—— 助力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围绕产学研政策导向、协同创新优势、实践案例解析、实操路径方法及利益分配机制等核心议题,为学院教师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精彩分享。
讲座中,焦长平工程师立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解读了国家产学研最新政策导向,强调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肩负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他指出,当前产学研合作已从 “供给主导” 转向 “需求牵引”,需构建 “企业出题、政府下单、学校组队、人才驻企、成果转化” 的闭环体系,才能从源头提升科研针对性与实效性。
在协同创新优势板块,焦长平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剖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1+1+1>3” 系统效应。他提出,通过打破高校、企业、政府间的体制壁垒,整合学科资源、产业需求与政策支持,可形成多学科交叉的创新联合体,既解决企业技术痛点,又反哺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针对师生关注的实操层面,嘉宾详细拆解了产学研合作的全流程要点:从前期需求调研、跨学科团队组建,到中期驻企研发、技术方案优化,再到后期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保护,均提供了可落地的实施路径。
案例分享环节,焦长平工程师以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等典型案例为例,生动展示了校企协同攻关的成功实践。同时,他还介绍了企业主导、高校主导、政府主导三类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适用场景与运作机制,为不同需求的合作提供了参考范式。
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博士、青年教师围绕“跨学科团队组建难点”“中小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专利转化风险防控” 等问题与嘉宾深入探讨。嘉宾结合具体场景逐一答疑,提出 “以项目为纽带打破院系壁垒”“依托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精准匹配供需” 等实操建议,现场氛围热烈。
副院长高天友表示,本次博士沙龙搭建了校企学术交流与实践对接的重要平台,为师生拓宽了科研视野,明确了“面向产业搞科研、服务企业促创新” 的发展方向。未来,机械与交通学院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 “人才驻企、成果落地” 常态化,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赋能增效。

